在漲薪這件事上,華爾街大佬們“內卷”了。當地時間8月31日,據彭博社報道,摩根士丹利再次打算漲薪,對于投資銀行和全球資本市場部門的入門級員工,基本薪酬標準從10萬美元提升至11萬美元。
這是摩根士丹利在一個月內第二次提高初級員工的薪水。除了標準提高,摩根士丹利還將漲薪范圍擴大至交易部門的新人。
刺激摩根士丹利的或許是高盛。8月初,高盛一口氣將初級員工的基本薪酬從8.5萬美元提升至11萬美元,升入第二年后薪酬也會相應提高至12.5萬美元,經理崗的基本工資也將提升至15萬美元。
而在更早之前的3月,高盛內部曾發布了一份有關工作壓力的調查,引發了全行業熱議。這份調查顯示,在華爾街,每周上百小時的工作時長令年輕員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持續受創,并顯著增加了離職的概率。
今年以來,并購咨詢業務一直炙手可熱,全球交易量在創紀錄的上半年飆升至超過兩萬億美元。盡管能夠獲得豐厚的獎金,但在業務激增的最繁忙時間里,這些華爾街銀行員工每周至少要工作105個小時以上,相當于每天工作15個小時,全周無休。
在高盛的內部調查報告中,更有初級分析師表示自己最多的時候每周要工作110到120個小時,“這遠遠超出了‘勤奮’的標準,而是‘非人’的待遇。”接受調查的13名分析師表示,如果當前的工作強度維持下去,大部分人都撐不過半年就會離開高盛。
“過去一年,各公司越來越認識到,相比于讓一位分析師每周七天每天工作16個小時,你最好再加兩三位分析師”,Knopman Marks Financial Training負責大型銀行初級分析師入職培訓的Brian Marks說。
在此背景下,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團、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巴克萊、野村銀行紛紛選擇漲薪。幾乎每家大行都把入門級分析師和銀行家的基本薪資提高了約17%,設定了10萬美元的新行業標準。
比如摩根大通正在擴大加薪范圍,他們將給初級銷售交易分析師和研究分析師也進行薪資上調:首年年薪從8.5萬美元提高到10萬美元;第二年年薪上漲到10.5萬美元;第三年上漲到11萬。
有的甚至更高。比如杰富瑞集團則表示,其美國公司將給入職一年的分析師漲薪30%到11萬美元。而高盛在經過了內部有關“加工資還是加獎金”的爭論后,最終不僅決定加薪,還要力壓競爭對手一頭。
對于華爾街頂級投行而言,愿意不斷妥協也反映出了火爆的業務需求。伴隨著經濟復蘇和社會重啟,大量因為疫情耽誤的并購和其他交易持續呈現井噴態勢。根據路孚特的統計,截至8月中旬,今年全球待定和已經完成的并購案總價值達到3.6萬億美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對應并購交易數量也達到35128件,較去年躍升24%。
盡管華爾街求賢若渴,但其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顯然大不如前了。《紐約時報》不久前曾采訪了多名在投行工作的年輕人,有部分應屆生確實計劃繼續從事金融行業,但是更多是擔任分析量化職位而不是投行業務;另一部分年輕人則表示,依然重視投行的經驗來豐富簡歷,但是不會長期從事這項工作。
《紐約時報》在報道中指出,隨著年輕的專業人士越來越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尤其在新冠疫情之后,員工更加青睞于遠程工作——硅谷的科技公司正在普遍采用混合工作模式,而華爾街仍然堅持員工回到辦公室。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 (Jamie Dimon)和高盛CEO大衛·所羅門 (David Solomon) 等領導人表示擔心,長時間的遠程工作可能會損害貿易業務等領域,并可能削弱企業文化。
事實上,華爾街面臨的招工困境,也凸顯了全美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困境。美國的雇主們現在不僅難以招到新員工,也很難留住現有的員工。面對勞動力短缺的問題,雇主正在積極招聘,包括提高起薪、招聘獎金、其他獎金、更好的福利等。但這些招聘工作導致的結果卻是,吸引已經有工作的人,激勵他們辭去工作,接受更好的工作。
今年4月,美國勞工部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雇主有930萬個未招到人的空缺職位,這使得職位空缺率達到創紀錄的6%。離職的人數在4月飆升至創紀錄水平,5月有所下降,但到了6月再次飆升,達到390萬人辭職,這是繼4月創紀錄之后的第二高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