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有關部門對網絡游戲行業的監管力度持續加強。十一假期期間,網絡游戲行業監管再加碼,多家網絡游戲公司都發布了關于國慶節假期未成年人限玩的通知,明確每天只能玩一個小時游戲。據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在這個玩游戲被限時的假期,劇本殺、桌游、旅游、戶外徒步等成為孩子假期生活的“新游戲”。
每天只能玩一小時游戲
這個十一假期,未成年人玩游戲也要“調休”。中國商報記者注意到,多家網絡游戲公司都發布了關于國慶節假期未成年人限玩的通知,并提醒玩家合理安排游戲時間、適度游戲。
騰訊游戲、網易游戲規定,9月24日-25日、10月1日-8日、10日,每日20時-21時,未成年人可登錄游戲;9月26日(周日,工作日)、9月27日-30日(周一至周四,正常工作日)、10月9日(周六,工作日)未成年人無法進入游戲體驗。
今年8月,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針對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甚至沉迷網絡游戲問題,進一步嚴格管理措施。通知要求,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一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嚴格落實網絡游戲用戶賬號實名注冊和登錄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實名注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游戲服務;各級出版管理部門要加強對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有關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對未嚴格落實的網絡游戲企業,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多家游戲公司也加強了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機制。騰訊升級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推出“雙減雙打”措施,新措施將會進一步限制未成年用戶的在線時長,未滿12周歲未成年人禁止在游戲內消費,同時打擊身份冒用、作弊等行為,并發出全行業進一步強化游戲防沉迷系統、深化對游戲適齡評定和實施機制的研究等倡議。網易游戲則開展“三防三治兩專項”行動 ,加入大數據及AI技術,多角度多模式升級、加固防沉迷系統。從以上限玩通知也可以看出,游戲公司對未成年人游戲時間的規定正是以上述通知為基準。
網絡游戲監管再加碼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對未成年人的游戲時間進行限制外,有關部門也加強了對網絡游戲行業的監管力度。
9月27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以下簡稱綱要)的通知。綱要指出,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針對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務依法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不得為未滿十六周歲兒童提供網絡直播發布者賬號注冊服務。加強網絡語言文明教育,堅決遏阻庸俗暴戾網絡語言傳播。實施國家統一的未成年人網絡游戲電子身份認證,完善游戲產品分類、內容審核、時長限制等措施。
十一假期前夕,為督促游戲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嚴格執行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相關要求,發揮社會各方面監督作用,國家新聞出版署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舉報平臺也正式上線運行。據介紹,該舉報平臺專項受理群眾關于游戲企業防沉迷相關問題的舉報,舉報線索一經核實,有關部門將對違規游戲企業進行嚴厲查處。
中國商報記者登錄上述平臺后發現,平臺分為實名認證違規舉報、時段時長違規舉報和充值付費違規舉報三個舉報入口。舉報人閱讀舉報指南,并填寫姓名、身份證號、通訊地址等個人信息后,可對違規行為進行舉證,包括違規類型、游戲名稱、游戲公司、舉報說明、舉報圖片等。在網上成功提交舉報信息后,舉報人將收到一個查詢碼,通過查詢碼,可以查詢該舉報信息的處理進度。
沒有游戲的假期如何度過
那么,沒有游戲的假期,孩子是如何度過的?中國商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很多孩子的假期生活比起之前更加豐富多彩,劇本殺、桌游、旅游、戶外徒步等成為新選擇。
小斌(化名)和朋友一起經營著一家劇本殺店,他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來玩劇本殺的初中生、高中生不在少數。“劇本殺這種游戲形式比較受年輕人的喜愛,我們店里顧客的年齡也是從十幾歲到三十幾歲不等,這個假期也經常會有高中生一起‘拼場’玩。”
梓涵(化名)是一名15歲的初三學生,她表示,和同學相約一起玩劇本殺或桌游已經成了放假的“標配”。“我們覺得劇本殺很好玩,和密室逃脫相比,價格也相對便宜。”
一名家長則告訴中國商報記者,十一期間自己帶著孩子去了北京近郊的山區營地徒步露營。“我很早就做好了攻略,孩子平時一直在學校,趁著放假帶他出去鍛煉身體,去山區呼吸下新鮮空氣。露營這種形式也可以讓孩子更親近大自然,享受動手扎帳篷的樂趣。”
但也有家長對記者表示,雖然網絡游戲的游戲時間被嚴格限制,但孩子仍然會長時間玩單機游戲或者主機游戲。由于這類游戲不限時,也缺乏有效監管,讓其擔心不已。
(記者 祖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