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因地制宜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著力發展特色種植,立足特色產業優勢,推動種植與農業觀光、鄉村旅游等業態結合,形成春季賞花、夏秋品果的農業發展模式,催熱了鄉村文旅,激發了消費新活力
四月回暖,萬物競發。邢臺的梨花、蘋果花、油菜花競相綻放,榆錢、薺菜、香椿陸續擺上餐桌,豐富了群眾的生活和餐桌,催熱了鄉村文旅,激發了消費新活力。
春花催熱鄉村文旅
隨著氣溫回升,沙河紅薯嶺的油菜花競相綻放,金黃的花海沿著起伏的丘陵鋪展開來,形成一幅美麗畫卷。游客們或登上觀景臺俯瞰花田全景,或穿梭于花間小徑拍攝寫真,還有孩童在田野間追逐嬉戲放著風箏,在小徑上騎著單車,笑聲與花香交織。
“吹著春風、聞著花香、看著美麗的風景,身心得到很好放松。”來自邢臺市信都區的市民韓玲玲告訴記者,這是她和她的家人第三次到這里賞花。
春花引來游客,也帶來了商機。沙河市曹章村村民張麗萍在紅薯嶺景區擺了一個小吃攤,賣黏面小果子。“休息日的時候游人特別多,我一天能賣八九百元呢。”她說。
以花為媒,邢臺各縣(市、區)紛紛策劃系列文旅活動。沙河市舉辦攝影大賽,攝影愛好者舉起相機記錄春日光影;規劃皮影戲、琉璃等非遺攤位,為游客提供創作體驗;設置美食區,為游客提供特色鄉土風味。威縣啟動紅色研學、戲曲專場演出、“鏡觀梨鄉”攝影家協會梨園攝影采風、“書丹梨鄉”詩書梨花主題創作、“梨園墨趣”梨園寫生、“e路梨花”網絡大V直播等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
近年來,邢臺因地制宜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著力發展特色種植,立足特色產業優勢,推動種植與農業觀光、鄉村旅游等業態結合,形成春季賞花、夏秋品果的農業發展模式,催熱鄉村文旅,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春菜走俏市民餐桌
春天的美不僅能看到,還能品嘗到。4月8日,在團結菜市場,嫩綠的香椿芽、肥厚的薺菜、鮮嫩的榆錢等時令春菜擺在攤位顯眼位置。“這幾天,香椿芽、薺菜賣得可好了。”蔬菜攤主李女士說,這個季節,顧客特別喜歡購買時令野菜。
隨著市民對野菜需求的升溫,不少餐飲商家順勢推出春日菜單。“最近香椿炒蛋、薺菜水餃、涼拌野菜幾乎是進店顧客必點的菜品。”信都區路羅鎮一家餐廳經營者說,野菜時令性強,很多顧客都喜歡品嘗春天的味道,他們抓緊組織野菜貨源,創新菜單、提升品質,滿足顧客需求。
拿上鐮刀、邀上伙伴,春日里,不少市民來到田間地頭、山坡林下尋覓春日限定美味。“蒲公英涼拌不僅味道好還清熱解毒,晾干還能泡水喝。”在南和區一片果林下,市民閆淑惠一邊采挖野菜,一邊向記者講述野菜的功效和食用方法,不一會兒她就收獲了滿滿一袋野菜。
采收、裝車……連日來新河縣白神首鄉白神首村無公害野菜種植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現在采收的是蒲公英,從2008年開始,我們開始種植野菜,目前種植了5種野菜。”基地負責人白新明說,現在市場上對野菜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基地種植規模也不斷擴大,收益越來越好,帶動不少村民陸續加入野菜種植行列。
春光照亮戶外運動
春季到來,徒步、騎行等戶外運動成為公眾親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熱門選擇。
4月5日清晨,一隊騎行愛好者佩戴騎行頭盔和護目鏡、身著騎行服、腳蹬騎行鞋,沿著抗大路馳騁,在車輪的快速轉動中,飽覽美麗風景,收獲運動的快樂。
“騎行是一種很好的健身方式,春暖花開的季節里,和朋友們出來騎車,一起感受春天的美好。”騎行愛好者關曉麗有5年騎行經驗,每逢節假日總喜歡去戶外騎行。同時,隨著人們參與戶外運動熱情不斷高漲,自行車、運動服、運動鞋、登山手杖等運動裝備受到消費者歡迎。
聚焦滿足市民戶外運動需求,今年邢臺市文廣旅局推出“太行泉脈騎游邢襄”主題線路。信都區立足太行山水生態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抗大路品牌優勢,謀劃打造太行最美自行車運動帶,策劃組織多樣化、多主題的群眾性騎行特色活動,吸引不同年齡段人群廣泛參與自行車運動。此外,信都區還將組織健步行活動,讓市民在健身的同時,領略抗大路的紅色足跡、七里河的碧波綠道、歷史文化名村的青磚黛瓦、漿水鎮果園的田園風光。(記者 劉楊 通訊員 高敏)
關鍵詞: 春日經濟 鄉村文旅消費活力 農業種植結構 鄉村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