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東北地區持續高溫。其中遼寧大部地區最高氣溫有37~39℃,局地可達40℃。酷熱的天氣讓人們大感不適的同時,作為重要養生滋補品的海參也受到了非常大影響。日前即有媒體報道稱:“預計這一輪高溫將毀滅性打擊遼寧海參養殖,將有90%的參池絕收。”
有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國內海參價格上漲將會是大概率事件。
上市公司獐子島(002069)的海洋牧場海域就是位于遼寧省大連市長??h域內。截至目前,獐子島海域及周邊增殖海域產品和溫度等環境監測未發現異常情況。
在這樣的情況下,市場預期獐子島將會受益海參價格上漲,獐子島股價在8月6日也應聲漲停。
高溫致遼寧海參大面積死亡
今年34歲的姚建國,從18歲開始就從事海參捕撈等工作,是一位資深的業內人士。目前,姚建國在大連市長??h經營著一家深海底播捕撈加工合作社,被身邊的人稱之為是“海參哥姚建國”。
“總體來看,高溫、缺氧、雨水少、溶氧量低等因素,是導致大連地區池塘養殖海參死亡的主要因素。”8月6日,姚建國在電話中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據姚建國介紹,目前大連地區室外最高溫度在37℃、38℃左右,海水的溫度在32℃至35℃左右,而養殖海參的生存溫度不能超過31℃,31℃已經是養殖海參生存溫度的紅色警戒線,狀態不好的海參就容易死亡。
但是今年淺水養殖海參的區域都已經超過養殖海參的生存溫度,而且持續時間都是在一周以上,在這樣的情況下,池塘養殖海參就出現了大面積的死亡。
“大連在今年雨季的雨水非常少,導致養殖海參的池塘的鹽度急劇上升,也非常不利于池塘內海參的生存。”姚建國說。另外,養殖海參的池塘主要是依靠風來充氧,有風有浪的池塘里就會有氧。但是今年夏季大連地區的風少,導致池塘里溶氧量低。雖然養殖戶可以用機器為池塘充氧,但是考慮到池塘里水溫本來就高,如果繼續充氧將會進一步令池塘內的水溫升高,加速海參的死亡。
據央視財經報道,受持續高溫影響,遼寧多地的池塘養殖海參從7月23號開始出現缺氧、化皮的現象,到7月28號,水深在7米以內的養殖池就出現海參大面積死亡的情況。
從遼寧省海洋漁業廳了解到,全省海參養殖面積184.4萬畝,其中池塘養殖面積98.5萬畝。目前初步統計,海參受災損失面積95萬畝,損失產量6.8萬噸,直接經濟損失68.7億元。不過,使用“底播海參”的養殖戶,卻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犯病的海參都所在池塘深度都是在8米以內的,深度超過10米的池塘受損還不是很大。”姚建國說,而深水底播海參通常都是生活在15米至30米之間的海水里,所以本次沒有受到高溫影響。
海參價格大概率上漲
有大連當地人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因為大連地區海參的大面積死亡,所以今年海參的價格肯定要上漲。“本來海參的價格就已經不低,再漲就更要吃不起了。”這位人士說。
姚建國也認為,接下來海參價格上漲將會是大概率事件,而且影響可能會持續到2021年。“海參養殖戶通常都是滾動投放幼苗,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可以收獲海參。如果養殖戶投撒的是海參的幼苗、小苗,那么海參的成長周期都是在2.5年至3年左右,假設現在投苗,要等到2021年才能捕撈。”姚建國介紹說,今年大連地區海參大面積死亡,絕對不是僅僅影響到今年秋季捕撈季的成參,而是導致連續3年投放的幼苗、小苗都死了,所以影響的是連續3年(每年兩個捕撈季),共計6個海參捕撈季。如果想要恢復本次受災之前的產量,至少要等到2021年,而一個重要的前提則是在這期間沒有自然災害。
姚建國說,大連是海參的母產區,山東、福建的養殖戶每年也要從大連購入海參。“在本次災害當中,大連地區的小、中、大等三個品類的海參都遭遇了大面積死亡,所以影響的并不僅僅是大連的海參,而是海參的整個產業鏈。”姚建國認為。
“目前還看不出來今年海參價格的漲幅會有多少,至少要等到今年國慶節過后,才能看到海參價格的真正漲幅。”姚建國說,按照近年來的經驗和規律看,成參的價格漲幅恐怕要達到25%,甚至30%以上。
獐子島聞聲漲停
除了底播蝦夷扇貝之外,上市公司獐子島也經營海參養殖業務。獐子島的海洋牧場海域就是位于遼寧省大連市長??h域內。
8月3日,獐子島發布《關于高溫天氣公司養殖產品生長狀態的公告》稱,公司加強了對獐子島海域及周邊增殖海域產品和溫度等環境監測,截至目前,未發現異常情況,公司將持續關注。
據悉,獐子島海洋牧場處于黃海與渤海交匯海域,屬于寒熱交界地帶,這里有特殊的大陸架結構,該海域平均水深達35米,屬深水島類型,為“遼參”的核心產區之一。獐子島海域夏季上層水因增溫降鹽而層化,下層水仍保持其低溫高鹽特性。自產海參實施原產地區隔和生產模式區隔,產地分為獐子島產地和長海縣產地,獐子島原產地海參產自于長山群島中獐子島鎮所屬四個島嶼的周邊海域,采用資源養護,不底播海參苗種,實行大雪配額采捕。
由于獐子島的海參沒有受到本次災害的影響,加之市場預期國內海參價格將因為本次災害而上漲,獐子島股價在8月6日應聲漲停。
獐子島2017年年報顯示,蝦夷扇貝占獐子島營業收入比重高達23.97%,而海參的占比只有5.7%。不過,海參的毛利率高達59.39%,而蝦夷扇貝的毛利率則是21.72%。
此前,獐子島董秘孫福君曾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海參產業的行業集中度非常低,按照國際慣例,行業領先企業的市場規模一般占到20%左右。海參有土特產概念,在一定區域內的品質才會特別好,因此受區域的約束非常大,目前除獐子島自產海參外,長海區域擁有數千噸優質海參能夠與獐子島的品牌內涵相匹配。公司未來要擴大銷售額,就要有效開發長海海參優質資源,未來重點會在市場端發力,至于具體怎樣的發展路徑,會在持續提升內生動力的同時,積極探索外延式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