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2家上市豬企紛紛下調了業績預期。
國內飼料行業龍頭新希望,預計2022年凈利潤虧損13.5億元-15.5億元。在1月31日發布的2022年度業績預告中,公司預計凈利潤為-4.1億元~-6.1億元。
新五豐預計2022年凈利潤虧損6000萬元-8000萬元;扣非凈利潤虧損1.55億元-1.75億元。在今年1月發布的公告顯示,預計2022年凈利潤800萬元-1200萬元,扣非凈利潤虧損9200萬元-1.38億元。
(相關資料圖)
對于業績預告更正,新五豐解釋道,公司發布業績預盈公告時是基于行業周期趨勢,預測生豬市場價格進入上漲階段,對2023年1-6月份生豬市場價格預測較為樂觀。此外,公司已在今年1月披露的業績預盈公告中進行了充分風險提示:生豬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下降或上升),都可能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未來生豬市場價格出現大幅下滑,仍然可能造成公司的業績下滑。
時隔兩月業績大幅下修
根據新希望發布2022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2022年預計凈虧損13.5億元-15.5億元,此前預計凈虧損4.1億元-6.1億元。新希望也表示,2023年1季度生豬市場行情及北方地區疫病情況發生了較大變化,公司擬就對2022年12月31日的生物資產超出原有預期外部分的減值進行計提,共計約12.35億元。
對于此次業績下修,新希望表示直接原因是豬價跌跌不休,導致公司“生物資產”減值。
2023年一季度生豬市場行情及北方地區疫病情況發生了較大變化,華信會所進場審計后發現,由于上述變化,一季度各月(特別是2月和3月)生豬市場價格與此前公司以當期各月生豬期貨價格為主要基礎預計的生豬價格有一定程度差異,且一季度(特別是2月和3月)山東、河北等北方區域生豬疫病影響程度也超出了2022年末行業的預期,導致公司2022年末部分消耗性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產生了在資產負債表日超出原有預期的減值。
新希望也表示,公司擬就對2022年12月31日的生物資產超出原有預期外部分的減值進行計提,共計約12.35億元,其中消耗性生物資產增加計提減值4.88億元,生產性生物資產增加計提減值7.47億元。
同時,新希望發布提示,動物疫病的爆發與傳播、飼料原料價格的大幅波動、畜禽價格的周期性大幅波動、環保政策的變化、食物安全問題的發生,都會給公司所在行業及公司自身的生產經營帶來風險。
另一邊,新五豐的業績可謂是“大變臉”。
根據公告,業績預告更正后,預計2022年度實現凈利潤虧損6000萬元-8000萬元;扣非凈利潤虧損1.55億元至1.75億元。公司根據目前2023年1-3月生豬實際價格情況,基于謹慎性原則,計提消耗性生物資產減值準備約6400萬元。此前,公司預計2022年凈利潤800萬元到1200萬元,扣非凈利潤虧損9200萬元到1.38億元。
對于業績預告下修,新五豐解釋,公司發布業績預盈公告時是基于行業周期趨勢,預測生豬市場價格進入上漲階段,對2023年1-6月份生豬市場價格預測較為樂觀。同時,公司已在今年1月披露的業績預盈公告中進行了充分風險提示:生豬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下降或上升),都可能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未來生豬市場價格出現大幅下滑,仍然可能造成公司的業績下滑。
豬肉價格仍在低位徘徊
3月以來,豬價持續處于低迷狀態,全國生豬均價在14.8-15.8元/公斤的區間徘徊,月末較月初甚至還下跌近1.1元/公斤,養殖端虧損狀態未有好轉。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截至3月30日14:00時,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20.05元/公斤,也較前一日下降0.6%。對于豬價的下跌,業內人士表示主要還是由于市場豬源較為充足,且3月份正值消費淡季,導致豬肉終端消費一般,供需雙向利空下,生豬現貨價格持續疲軟。
展望未來,豬價或將延續低位疲軟狀態。
供給方面,從產能來看,能繁母豬存欄仍處相對高位,2022年6月份-7月份行業能繁存欄量及配種率出現環比大幅提升,疊加2023年第一季度二次育肥入場帶來的供給向第二季度堆積,預計今年上半年生豬供給量相對充裕。
需求方面,春節后是傳統的豬肉消費淡季,居民豬肉消費多以消耗前期庫存為主,回落幅度達到47.12%。帶動豬肉消費的節日較少,豬肉價格雖然已經有所回調,但整體需求釋放依然較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