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世界都在圍剿GPT。
除了業界大佬,各國政府也紛紛出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昨夜,拜登將與科技顧問會面,討論AI的“風險與機遇”。他重申,國會將立法,在人工智能領域保護兒童,限制科技公司對數據的收集,以保護國家安全。
受此影響,美股AI概念股遭受重挫,C3.ai跌超26%,創上市以來最大跌幅;BigBear.ai跌14.38%;SoundHound.ai跌12.46%。
連帶著今天A股的小老弟們,也一臉慘綠。
而在更早之前,4月1日,意大利政府全面禁止ChatGPT,并對其涉嫌違反隱私規則展開了調查。
在20天內,如果OpenAI拿不出補救措施,將會面臨最高2000萬歐元罰款!
4月3日,德國表示將效仿意大利,以數據安全方面的擔憂為由,屏蔽ChatGPT。
日本、加拿大、法國和愛爾蘭方面,也聯系了意大利數據監管機構,并討論調查結果。
同時,由馬斯克、圖靈獎得主Bengio等大佬聯名發起的暫停GPT-5研發的公開信,現在簽名也已經上升到12800多人。
最火熱的新星,仿佛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一股足以改變時代的熱潮,真的會就這樣冷卻嗎?
1背后的真相
信息安全、隱私保護,很重要,也確實是各方擔憂的重點。
但在此背后,或許還有更多考量。
任何行業,無可取代的永遠只是少數人。
出于主觀或客觀因素,大多數人只能每天愉快地摸魚,當一顆不那么牢固的螺絲釘(隨時跳槽),拿一份還過得去的薪水,持續為社會的消費注入活力。
但資本是逐利的,AI是冰冷的。
在絕大多數“平庸者”被取代的未來,舊的分配模式無法再適用。失去了收入來源的大多數人,自然喪失生存之外的消費需求。
最終的結果,是陷入通縮的泥潭,想要再實現經濟正向增長,無比困難。
所以,馬斯克為什么帶頭呼吁GPT-5暫停訓練?
長遠點看,10年后,當白領們的工作都被AI取代了,他們哪還有薪水買特斯拉。
意大利為什么帶頭封殺ChatGPT?
作為文藝復興的起源地,這里曾是歐洲的文化藝術中心,厚實的基礎在近代催生出大量奢侈品品牌。全球最知名的75家奢侈品巨頭公司,意大利有23家企業入選。
據意大利投資銀行Mediobanca的數據,時尚產業占制造業的18%,時尚產業出口占比約四分之一。
這是一個極度依賴奢侈品制造的國家,最值錢的是品牌和設計師。
還是上面的觀點,除了極少數功成名就,被人們認為有“超前品味”的設計師,這個行業絕大多數人都要被AI干掉。
如果沒有個人IP支持,你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花一年設計一套衣服,我用AI一小時生成一百萬套,里面總有一款不輸于你。
作為老板,選哪個很明顯吧。
這樣一來,就業率還怎么保障,GDP還怎么維持,消費還怎么流通,國家還收不收稅了?
而除了意大利,德國、法國、愛爾蘭、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都表示將密切關注ChatGPT的“安全問題”,理由和意大利也大同小異。
奢侈品之于歐洲,等同于房地產之于中國。
美國又為什么要限制一家本土企業的應用?
眾所周知,幾年前特朗普執政時期,一心想讓制造業重回美國。為了得到更多合格的產業工人,他推行全國禁毒,手段非常嚴厲。
但對在“鐵銹帶”生活的紅脖子們而言,酗酒和吸大麻早就成了他們的日常,哪有那么容易就戒掉。
背后的金融集團,也不允許他們戒掉——所以特朗普被他們趕下臺了。
GDP這個概念,是大蕭條時期,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提出來的。經過近百年演化,目前全球有3中主流核算方法: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
美國更側重支出法。采用支出法計算的GDP增加值=總消費+總投資+出口-進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總消費。
消費由需求產生,需要有提供對應服務的行業。
美國GDP的80%由服務業貢獻,這些服務大都是只有一個環節,比如律師、心理咨詢師提供的咨詢服務,財務公司提供的財務服務,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等等。
2019年,美國律師服務收入達到1.4萬億美元,占到當年GDP比重6.7%,這項服務到底給社會貢獻了什么呢?我覺得并沒有給社會帶來太大貢獻,只是因為律師付出了勞務,創造了需求與被需求。
同理,美國3190萬吸毒者,至少給醫療體系貢獻了GDP,創造了更多崗位,得到崗位的人又能拿到薪水,到社會上去消費——完美的循環。
只要毒品能不斷創造需求,讓GDP數據更好看,讓金融集團持續有錢賺,白宮就認為它應該合法。
連拜登都能拿自己的癮君子兒子舉例,認為吸毒沒什么大不了的。
這就是真相:以金融立國的社會,真的很需要大家充分就業,狂刷信用卡,成為金融機構的努力,從而利潤生生不息。
但ChatGPT帶來的效應,至少是短期內的效應,雖然大幅提高了生產力,但削減了全社會對基礎崗位的需求。
據《財富》對1000家企業的調查。目前美國有50%的企業已經在使用ChatGPT,30%有計劃使用。而在已經使用ChatGPT的企業中,48%已經讓其代替員工工作。
ChatGPT的具體職責包括:客服、代碼編寫、招聘信息撰寫、文案和內容創作、會議記錄和文件摘要等。
它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普遍認可:55%企業給出了“優秀”的評價,34%認為“非常好”。
這就與保就業、保GDP、保消費、保金融的國策背道而馳。
再放任下去,泡沫如此大的美國GDP很快就會瘋狂縮水。
所以,市場炒作的熱鬧,與真實世界的冷清,永遠是兩碼事。
2難擋的潮流
一方面,在這個階段,對AI發展過快做出限制,是理智的。
當科技創新足夠解放大批勞動力,但這些勞動力還沒有得到合理安置的情況下,就草率投入應用,社會整體付出的代價,遠超出個人獲得的利潤。
這個世界存在的本質,是秩序的約束,人人各司其職,有飯吃、有活干,才沒空想那么多。
發展AI的初衷,是作為人的工具,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淘汰人自身。
但另一方面,真的限制得住嗎?
根據上文,與其說各國政府在擔憂新技術的不可控性,不如說是新技術與現有利益集體的沖突。
在沒有布局好新的著力點時,新的迭代勢必會引起保守利益的反抗。害怕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自己沒有擁有罷了。
即使各國表面封鎖GPT,暗地里肯定也會不斷拼命研發自己的AI模型。至少,參與全球競爭的大國、追求更高利潤的所有企業,絕對不會放棄。
同時,禁止科學技術發展,本身也是不可取的行為。
這樣只會逼得AI產業黑色化,不受監管的研發,危險性更高。
所以,馬斯克呼吁OpenAI停止訓練GPT-5,主觀上正確的,卻強行忽略了客觀的現實意義。
也許他的真實想法,只是想讓微軟稍微停下歇一歇腳,給自己追上對方的時間。
包括全世界所有意圖分一杯羹的公司,之所以在風口浪尖對OpenAI口誅筆伐,大概率也都抱著類似想法,絕不是真的擔心人類的未來。
時至今日,受市場和全球競爭格局的推動,技術進步是一種自發的動作,現代社會早已喪失了剎車的能力。
對于AI,即使大型實驗室停止研究,眾多開源模型也無法阻止個人研究——只要有資金、市場、需求在后面推動,一切限制都沒有意義。
就像蓋茨質疑暫停開發GPT-5所說的那樣:
“呼吁暫停人工智能開發不會「解決挑戰」,最好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最好地利用人工智能的發展上,很難理解在全球范圍內暫停AI研發將如何實現。”
與其糾結要不要讓AI繼續進化,不如設法建立更準確、安全、可解釋、透明、穩健、一致、值得信賴的監管政策。
與其糾結明天會不會到來,不如好好想想怎么迎接明天。
我們無可避免將創造出超越自我的事物,但必須要有約束它的手段。
這才是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
也許,趁著大洋彼岸還在糾結,對選民妥協還是對未來妥協時,正是國內AI公司縮小與對方差距的絕佳機會。
當然,前提是先對方一步給出更好的監督方案。
越快越好。
因為,奇點可能已經到來了。
3奇點已至?
據開發人員SiqiChen爆料,GPT-5將在12 月完成訓練,有希望實現AGI通用人工智能。
屆時,但凡人類能理解的所有知識或想法,GPT-5 都能搞得懂、學得會,且具備“反思”和自我修復的能力。
爆炸性言論一出,立即引發熱烈討論。
顯然,AGI若這么快實現,不論正面影響還是負面沖擊,我們都來不及做好準備。
回顧前三次工業革命進程,相同點都是生產力大幅超越生產關系,但它們也有本質上的不同。
工業1.0,主要標志是水力和蒸汽機,實現了機械化,是“替代型”的科技變革。手工業遭到毀滅性打擊,所以會導致大量人失業。
工業2.0,則是“賦能型”,主要標志是電力和電動機,實現了電氣化。雖然在前期也導致了部分人失業,但期間誕生的無數發明,反而增加了更多就業機會。
工業3.0,也是“替代型”科技變革,要標志是電子和計算機,實現了自動化,大批技術人員只能被迫轉入服務行業,階級分化加速。
而即將開始,或者說已經開始的工業4.0——智能化變革,大部分AI技術,都是“勞動替代型”。
這是一場大沖擊,要比九十年代沖擊國企工人造成的大下崗都嚴重,所影響的都是白領階層。
在AI突破奇點,即智商突破人類平均智商,并且有自我進化和學習能力后,這種硅基生物的進化速度將是呈幾何數增長的,只有大型計算機的算力極限才是它們的極限。
而最新的結果是:AI正利用自己的優勢,幫助人類大幅度提高算力。
細想一下,真的挺恐怖的,希望只是杞人憂天。
也許,就像奧陶紀脊椎動物全面取代無脊椎動物一樣,在生物迭代進程中,首先是搶奪飯碗。
最亟待改變的,或許是漸漸落后時代的教育問題。
大學這個教育機構,本來就是工業革命時期的產物,目的是批量培養工人和白領。
但在人工智能就要將我們拉入魔幻時代的這一刻,落后的大學教育還在批量生產現代“孔乙己”——是脫掉長衫擁抱變革,還是沾著黃酒在桌面上研究回字的四種寫法,沉浸在舊知識系統中無法自拔。
這是當代面臨的重大選擇。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