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提質增效”戰略驅動下,2023年上半年,劇集市場內容精品化趨勢凸顯。主旋律劇持續發力,科幻劇強勢崛起,田園劇聯動文旅,為劇集產業發展提供了創新路徑……
下半年即將開啟,聚焦主題主線,各平臺、制作公司傾力打造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精品力作。值此年中之際,《綜藝報》邀請電視臺、網絡視聽平臺、制作方代表,總結上半年成績,展望下半年趨勢,為行業發展建言獻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上半年國內劇集市場有哪些新趨勢?
尤小剛:總體發展趨勢就是一切都在變。尤其疫情后,受電視臺和網絡視聽平臺自身調整等因素影響,劇集市場原有機制基本不再生效。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目前觀眾可通過電視、OTT、IPTV、手機、PC等多個端口觀看劇集,傳統廣電平臺受到互聯網沖擊的同時,網絡視聽平臺同樣面臨付費會員天花板的限制,互聯網和傳統視聽平臺高度融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是未來建設重點。受眾群體方面,曾經喜愛仙俠劇、甜寵劇的觀眾逐漸成熟,年輕人開始重拾煙火氣,轉向能夠引發自身共鳴的現實題材內容。這也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新契機。
如何看待上半年科幻、懸疑和掃黑題材爆款涌現?
尤小剛:科幻劇《三體》的火熱體現了中國電視劇制作水平的提升,《狂飆》《漫長的季節》等優質掃黑和懸疑題材劇熱播,是觀眾喜愛現實主義作品的表現。如前幾年的《人世間》《山海情》,更早的《父母愛情》等作品,都是接地氣、對人物命運和時代發展刻畫得比較扎實的作品。這些作品受到全國觀眾,包括年輕觀眾的關注,意味著行業的創作風氣的改變,過去單純依靠拼湊橋段的所謂類型化作品勢必會被觀眾所拋棄,只有從生活出發,掌握大量生活素材,融入創作者體驗和理解的作品才能夠贏得關注。
劇集投資方的關注點是否有變化?
尤小剛:市場在變、觀眾在變、會員在變,資方也需要調整投資戰略。譬如,四大網絡視聽平臺目前實行的是中心購買制,以自制劇為主,以此滿足付費會員需求,但這種方式已經觸及會員增量天花板。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故事消費群體,只要有好故事,有通暢的傳播渠道,就可以吸引觀眾。
此外,簡單粗暴的唯流量論,強勢捧明星、捧導演,同樣會引發觀眾不滿。如今,這一風氣正在消散,合理的價格機制、合理的利潤收入、合理的創作導向,以及合理的消費觀念逐漸形成,最終構建起良好的發展循環。
如何推動微短劇精品化發展?
尤小剛:由于體量限制,微短劇無法像長劇集那樣承載較大信息量,藝術水準仍待提高。但在快節奏的當下,微短劇有著很大的觀眾基礎。對于微短劇這類新生劇集樣態,創作者需要找到它的創作規律,可以邀請優秀影視制作方加入,提升作品質量,推動微短劇精品化創作。
劇集創作有哪些新動向?
尤小剛:電視劇創作有一定時間周期,下半年播出的劇集嚴格來說在去年就已經制作好了,市場需要什么樣的題材和內容,也不可能一揮而就。但總體來看,觀眾的收視需求更加務實、接地氣,能夠引發共鳴的故事將會持續受到關注。創作者要注重這一趨勢,主動提升創作能力,從觀眾需求出發展開創作。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