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一年,宏觀經濟波動加劇疊加地緣政治帶來的沖擊,對于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提出了極高的挑戰,但當時鐘擺向2023年,在各項穩增長政策密集出臺之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關鍵指標均有了回暖跡象,經濟復蘇的勢頭正在逐漸加強。
據Wind數據顯示,3月16日有52支個股獲券商買入評級,中國平安(601318.SH/2318.HK)獲瑞銀、華泰、光大等7家券商評級、目標價漲幅高達82.84%,均位居個股第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保險業作為一個可選消費,更加受益于復蘇基調的確立,良好的宏觀環境為其估值修復帶來了強勁動能。資本市場往往會先于市場反映,自2022年11月開始的修復行情很大一部分支撐動能正是來自于此。近幾個月不少保險股曾回到1倍市凈率以上,但筆者認為這仍然低估了優質險企從底部向上生長所擁有的彈性和想象空間。
龍頭險企中國平安于近日發布了保險業第一份年度財報,其中隱藏的一些線索值得細細品味。
一、綜合金融平臺保駕護航
正如上文所說,2022年對于大多數行業來說都不是一個好光景,尤其對于保險業而言,外部沖擊宏觀環境的沖擊疊加內部改革持續深化帶來的陣痛,對于險企經營而言困難重重,但平安仍然交出了一分極具韌性的業績。
先來看看幾個核心財務數據。2022年,中國平安實現總收入11,105.68億元,同期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1,483.65億元,同比增長0.3%;營運ROE達17.9%;凈利潤1,074.32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37.74億元。
利潤端無疑是此次業績的首個亮點。其中,2022年,集團個人業務營運利潤同比增長2.0%至1,326.36億元,占集團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的89.4%。很大程度上這要歸功于平安的綜合金融模式。
遵循“一個客戶、多種產品、一站式服務”的經營理念,平安打造了一套以平安金融主賬戶為切入口,從各類場景中挖掘客戶需求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
這種模式的好處在于客戶可以獲得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務,有利于平安不同業務彼此協同擴大客戶規模,同時也讓客戶對于平安產生更高的粘性,進而帶來更多利潤增長點。即交叉銷售、交叉服務有助于平安業績從“客戶數量、單個客戶利潤”兩個維度實現增長。
具體來看,截至2022年末,平安集團個人客戶數較年初增長2.1%至近2.27億,全年新增客戶2970萬。其中,有9020萬的個人客戶同時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占比達到39.8%。
(來源:平安2022年年報)
與此同時,平安的客戶財富級別越高,持有的合同數量就越大,所帶來的價值也就越高。其中,高凈值客戶客均合同數20.65個,遠高于富裕客戶的3.97個、中產客戶的2.54個以及大眾客戶的1.93個。
此外,綜合金融模式強化了平安旗下公司矩陣整體協同抗風險的能力,即在某些業務短期業績數據不振的情況下,其他業務可以頂上維持集團整體穩健發展。
比如,2022年平安的壽險業務承壓,但產險表現突出,平安產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980.38億元,同比增長10.4%;車險業務品質大幅改善,綜合成本率95.8%同比優化4個百分點。此外,平安銀行當期實現營業收入1,798.95億元,同比增長6.2%;凈利潤455.16億元,同比增長25.3%。
可以說,綜合金融模式讓客戶“省心、省時、又省時”,是平安過去能夠持續穿越周期的重要保證。
二、壽險改革迎來曙光持續向好
從具體業務層面來看,壽險始終是平安的重中之重,相關改革進程也是市場關注的核心要點,這也是此次年報中透露出來的一大重點。平安壽險13個月繼續率同比上升4.0個百分點 ;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營運利潤同比增長16.4%。
壽險改革的核心在于“4渠道+3 產品”戰略不斷推行。
其中,代理人渠道改革在此次年報中有著突出表現。
在代理人渠道“減量提質”不斷推進的背景下,代理人隊伍結構有了進一步優化。其中,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2.1%,新增人力中“優+”占比同比提升14.1個百分點,但這向好趨勢并未結束。
(來源:平安2022年年報)
據悉,平安的代理人轉型升級計劃在2022年底已覆蓋集團旗下所有營業部,開始試點超過12個月的營業部比例在2023年3月將達到65%。而根據經驗,營業部改革與人均產能改善之間存在12-18個月的時間差,這意味著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才是平安代理人隊伍人均產能的高點,即使還有少量代理人數量降低,但是人均產能的提升足以覆蓋相應的負面影響,也是后續壽險業務新業務價值提升的關鍵。
新銀保、社區網格化以及下沉等三大創新渠道也有著不少亮點。
其中,銀保渠道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15.9%,對于當期的壽險業務新業務價值的貢獻度大大提升,背后少不了規模超過1600人的新優才隊伍的共同努力,這一批以"高素質、高績效、高品質"的"三高"壽險代理人隊伍體現了平安對于專業性追求的決心。平安總經理兼聯席CEO謝永林直言,新銀保渠道未來五年有望成為平安壽險的主要渠道之一,與傳統個險代理人渠道并駕齊驅。
另外,截至2022年末,平安壽險社區網格化模式已經在25個城市推廣,形成了近8000人的高素質隊伍,相關“存續客戶”13個月保單繼續率同比提升超14個百分點。下沉渠道方面,平安壽險已在7個省份進行試點。
產品方面,平安壽險繼續針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健康、醫療、養老需求進行產品升級。隨著“保險+健康管理”、“保險+高端養老”及“保險+居家養老”三大產品服務線落地,產品端改革框架已經基本完成,但仍需要針對不同客群核心需求不斷進行細化,以更加豐富d多樣的產品體系挖掘客戶價值。
在此次業績會上,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表示,在壽險改革逐步顯效等因素支撐下,預期壽險一季度和全年新業務價值將實現正增長。
最新壽險保費數據從某種程度已經反映了這一趨勢。
今年前兩個月,平安人壽合計保費收入1353.1億元,同比增長5.06%,與新華保險、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等同業相比,不僅增幅位列行業第一,且是全行業唯一連續兩個月實現正增長的公司。
隨著改革成果不斷落地,平安的壽險業務深蹲已經完成,今年向上高高躍起值得期待。
三、中國版HMO打造醫療版的“聯合健康+拼多多+美團”
若以更長的時間維度來考量平安這樣的資產規模超過10萬億的行業巨擘,僅僅看壽險業務是不夠的,乃至其整個綜合金融業務板塊都不能全面描述其前景,醫療才是平安下一個十年的最大看點。
對于醫療健康這樣一個萬億藍海市場,諸多行業巨頭都在參與其中,但筆者始終認為平安大概率會是最先成功突圍的那個,本質上在于其提出的“管理式醫療模式”具備的獨特優勢。
平安的“管理式醫療模式”以“HMO+家庭醫生+O2O”為核心,實際上是在美國聯合健康的模式基礎上做了本土化的升級。正如集團聯席CEO陳心穎表示的那樣,平安的“管理式醫療模式”有點像“聯合健康+拼多多+美團”,聯合健康是到店、拼多多是到線、美團是到家,平安比到家更進一步,到家里提供醫療健康養老服務。
可以看到,平安想要提供的是全方位醫療健康服務,并代表支付方整合供應方,同時解決了“錢從哪兒來”、“服務誰提供”等行業核心痛點問題。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行業分工高度細化,醫療產業鏈涉及的相關主體愈發復雜和多樣化,如何建立一個完善且能夠自循環的醫療健康生態系統,從而使整個醫療服務供應體系變得有序,無疑有利于社會整體降本增效。
平安擁有2.27億的個人金融客戶,對于幾乎任何一家醫療服務供應方來說都是不可錯失的“大客戶”,進而可以吸引足夠多的醫療服務機構、人員進入其中,而高質高量的醫療供給又會對個人金融客戶形成更強的吸引力和粘性,由此形成的正反饋會有助于斷擴大其建立的醫療健康生態圈。
截至2022年末,平安擁有自有醫生團隊近4000人、外部簽約醫生超4.5萬人,自有三甲級醫院6家,合作醫院數超1萬家,已實現國內百強醫院和三甲醫院100%合作覆蓋,合作健康管理機構數超10萬家,合作藥店數達22.4萬家。
與此同時,醫療健康生態圈對于金融主業反哺明顯。截至2022年末,平安約有64%的個人金融客戶同時使用了醫療健康生態圈提供的服務,且這類客戶往往能給集團帶來更高價值增量,其客均合同數、客均AUM分別為3.41個以及5.45萬元,分別是不使用醫療健康生態圈服務的個人金融客戶的1.6倍、3.0倍。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醫療健康生態圈的不斷擴大,對金融主業的正向作用會進一步涌現出來。
四、結語
筆者認為可以分別從短期以及長期視角,再度審視平安的估值修復邏輯。
宏觀環境轉暖為險企業績修復提供了絕佳的市場氛圍,而作為壽險行業改革的領頭羊,平安領先于同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成果,并已經得到了市場數據的初步驗證,
第二,平安已經運作成熟的綜合金融模式為集團穩健發展打下了良好基本盤,疊加醫療健康生態圈的擴張,想象空間正在逐步打開。
總的來說,保險行業迎來了近年來最好的業績和估值修復窗口,像平安這樣能提前布局的優秀險企大概率會優先受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