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多家公司一季報的披露,4月26日芯片股集體下跌。長電科技跌停,江波龍、晶豐明源、華峰測控等紛紛下跌。
消息面上,多家A股上市的芯片公司Q1凈利潤同比驟降,如瑞芯微一季度凈虧損1837.87萬元,也是六年來第一次一季度虧損;晶豐明源一季度凈虧損6001.5萬元;長電科技一季度凈利潤降87%。芯片行業究竟怎么了?
(資料圖片)
芯片股一季度大部分虧損
芯片公司近期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放眼整個板塊,已披露一季報的個股中,大部分公司交出的“成績單”都不理想。
長電科技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8.60億元,同比下降27.9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0億元,同比下降87.24%。
關于業績下滑,長電科技表示,主要系全球終端市場需求疲軟,半導體行業處于下行周期,導致國內外客戶需求下降,訂單減少,產能利用率降低,帶來利潤下滑。
瑞芯微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29億元,同比減少39.3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1837.87萬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虧損2429.95萬元。這也是公司六年以來第一次一季度虧損。
對于業績的虧損,瑞芯微給出了三點原因:一是一季度疫情防控放開后,服務業需求上升,但是電子產品的需求下降,電子產品出口也下降;二是期間公司參加多場境內外大型行業展會,同時大幅增加出差;三是受晶圓材料價格上漲、銷售價格承壓等因素的影響,報告期內公司綜合毛利率下降。
除了上述提到的公司外,還有不少公司的業績同樣出現大幅度的下滑。
其中,安路科技一季度營收約1.8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5101萬元;晶方科技一季度凈利2857萬元,同比下降68.92%;國民技術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17億元,同比減少36.2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8421萬元,同比由盈轉虧。
龍頭企業頻遭減持
除了業績暴雷,前一陣子的減持潮也引發廣泛關注。
中微公司公告,持股15.13%的股東巽鑫投資計劃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及大宗交易等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234.1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2%)。
安集科技公告,4月14日至4月18日,股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減持44.71萬股公司股份,減持后該股東持有499.14萬股公司股份,占公司總股本6.57%。
萬業企業公告,股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減持202.73萬股公司股份,占流通股總數的0.2178%。
蘇州固锝公告,公司控股股東蘇州通博擬減持不超過2%的公司股份,即不超過1615.77萬股。
三安光電公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計劃于2023年4月27日至2023年7月26日減持不超4989.0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
業內人士分析稱,在實際情況下,市場開始出現減持潮,并非意味著市場立即見頂,并正式步入調整的行情??毓晒蓶|及重要股東的減持行動,或者是資金獲利了結的體現,也可能是它們提升資金利用率的需求。對它們的減持行為,還是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多重利空下芯片股怎么走?
數據顯示,近5個交易日,半導體板塊累計跌幅超12%。其中,安路科技、立昂微炬光科技近5日跌超20%,長電科技、耐科裝備、晶豐明源、上海貝嶺、瑞芯微等跌幅超過10%。
在近日召開的2023中國半導體創新大會上,中國電子商會會長王寧在演講中介紹:“科技創新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驅動力。隨著人工智能、5G通信、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大量應用,半導體產品逐漸成為‘剛需’,產業呈現供不應求狀態?!?/p>
當前半導體行業的不確定性正在增加,影響行業發展的因素錯綜復雜,而技術創新、政策支持、資金扶持以及人才培養,是半導體生態破除迷霧、健壯成長至關重要的幾個因素。必須建立良好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和環境,為半導體產業的創新發展不斷提供“源頭活水”。
展望后市,招商證券表示,當前半導體需求端未來或將逐步回暖,以手機/IoT/PC為代表的消費類需求有望觸底回升,半導體行業整體庫存持續邊際改善, 2023年中半導體產業鏈庫存有望去化完成,建議持續關注需求和庫存邊際變化,并把握板塊投資的提前布局時機。
中信證券也表示,當下從產業安全角度,建議重點關注設備、零部件、材料、高端芯片等易“卡脖子”環節,我們預期有望獲得政策推動。短期來看,建議關注美國、日本及荷蘭廠商占有領先地位的、并能夠實現國產替代的設備/材料環節;長期來看,建議關注受益國內晶圓廠繼續擴產,國產替代加速的設備、零部件、材料、高端芯片等各環節的相關公司。
關鍵詞: